株洲是我省工藝美術品主要產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至2012年行業總產值約260億元,占全省同行業三分之一以上。株洲工藝美術品以境內醴陵的陶瓷,花炮為主要特色。上個世紀初,醴陵獨創的世界獨一無二的釉下五彩瓷獲太平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東方藝術的奇葩”。煙花鞭炮時創時新,藝術煙花在各種重大節會上竟相燃放,大放異彩。除此之外,株洲九個縣(市)區的雕塑工藝品,全屬工藝品漆器工藝品,花畫工藝品,編織工藝品,抽紗刺繡工藝品,珠寶首飾工藝品,民族工藝及其他工藝制品等也很發達,有的甚至還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株洲九個縣(市)區工藝美術制品有46個項目入選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11個,市級33個。尤以醴陵釉下五彩瓷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自2008年以來,醴陵工藝美術瓷企業抱團參展參評,在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品博覽會上,展區規模大,精品多,效果好。在參評作品評選中,獲得的金獎、銀獎、銅獎、創意獎、優秀獎的占比最多,展示了株洲工藝美術產業的強勁實力。
一、株洲工藝美術行業現狀
按照株洲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的通過編制調查表,走訪九個縣(市)區,聯系相關部門,基本了解到,株洲工藝美術制品雖然品類較多,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其現狀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興旺發展型,二是創新發展型,三是弱勢維持型,四是難以生存型。
1、興旺發展型
處于興旺發展型的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形成規;a;二是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并占有較高的市場分額;三是已實現產業化的大批量生產。醴陵的陶瓷、花炮,攸縣的雕刻、竹木制品,生產企業眾多,職工隊伍龐大,上下游的產業配套鏈條完善,代表著目前株洲工藝美術業的主流。
醴陵以釉下五彩瓷為主體的工藝美術瓷已形成產業規模,其產業化程度甚至超過湘繡。2012年醴陵陶瓷企業已發展到50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9家,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97家,過億元的8家,年產值達到360多個億(含工業用瓷),從業人員達到18萬多人。釉下五彩工藝美術瓷專業生產經營企業和個人工作室發展到120多家,擁有工藝美術師199名,高級工藝美術師145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5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3名,中國陶瓷藝術設計大師1名,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15名,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56名,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51名,湖南省工藝美術設計大師7名,從業人員23000多人。僅工藝美術瓷年產值一項就有20多個億,在國內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進入新世紀以來,醴陵釉下五彩瓷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醴陵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里,千百年來生產制作的煙花鞭炮已成為世人祈禱吉祥、向往美好,宣泄激情的工藝美術制品。璀燦的煙花早已成為一種工藝時創時新,不斷綻放出美麗奇妙的景象。2012年,醴陵的煙花鞭炮企業已達到480多家,年產值達到230多億元,擁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名,省級煙花工藝師、煙花工藝大師36名,醴陵花炮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創新發展型
處于創新發展型的主要特點是曾經輝煌,但由于種種原因陷入困境。其中的大多數能夠轉變觀念,革新圖強,走創新之路。但也有固步自封, 墨守成規者。在株洲四區和攸縣的根雕、竹雕、編織、玉雕、金屬工藝品等基本屬于這種類型。
3、弱勢維持型
弱勢維持型主要表現為人才斷層,原材料緊缺,生產水平落后,工藝品老套,基本上是“百年同一面孔”,缺少花樣翻新。也有不是原料短缺,而是管理缺位,導致行業零散不成規模,缺乏競爭力。在株洲九個縣市區的毛筆工藝,漆器工藝、金漆畫、皮影、藤制工藝品等基本處于弱勢維持型。
4、難以生存型
難以生存型主要是長期停留在小作坊生產階段,靠老傳統、老工藝、夫妻檔、父子檔,生產量少、質量不高、市場銷售量也不大,在株洲九個縣市區的風箏、花燈、紗燈、剪紙、泥塑、磚雕等,這些歷史傳統工藝美術品在株洲均不具備優勢,因此有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危險。
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挑戰與機遇,困難與希望。但對工藝美術這個行業來說,人們既欣賞工藝美術傳統的、古典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又希望它的實用功能符合當代實際需要為之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藝美術制品將越來越有市場空間。
二、對株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工藝美術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它既是藝術形態,又是經濟形態;既是精神文化,又是物質文化,既是審美觀念,又是價值觀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工藝美術涵蓋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在傳承歷史、發展經濟、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當今時代已不再是傳統的物質經濟的競爭,文化產業的競爭將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主力軍。黨的十八大就提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髓,要大力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所以,工藝美術已不再是工藝美術師案頭上自娛自樂的創作形式,時代賦予了工藝美術更大的社會性責任和經濟性責任以及更高的產業地位和市場價值。株洲市工藝美術經過多年的努力,在繼承傳統、融入當代、服務生活的過程中,實現了轉折、變革和初具規模的產業化發展。當前,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工藝美術事業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如何搶抓機遇,進一步促進株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結合株洲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實際,我們有如下思考和建議:
1、建設和完善工藝美術協會。積極開展行業管理,堅持產業發展與工藝繁榮并重,堅持傳承借鑒與自主創新并重,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并重,堅持精品制作與一般工藝品生產并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促進株洲工藝美術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2、組建工作機構和精干隊伍。工藝美術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潛力成為一個地方最具價值量的地域文化品牌或最具持續發展性的標志性產業。在發展中需要有一個管理機構或組織,進行有效的行業管理。省工藝美術協會明確要求各地州市成立協會組織,株洲工藝美術協會就是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成立的。作為一個社會團體和行業管理組織,它將擔負起對全市從事工藝美術的生產、經營、科研、教育、設計及服務等活動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及個人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行業管理。
3、認真履行職能,提高管理效能。致力于為行業提供優質服務,定期進行行業信息的統計、收集、分析和發布;參與制定本行業的技術質量標準,組織人才、技術、職業培訓;做好工藝美術大師和其他技術職稱的推薦評定工作;協助組織舉辦或參與本行業的各種展銷會、博覽會、訂貨會;開展各種評比,推薦名牌產品活動;加強與國內同行及相關組織的聯系,推動經貿、技術和管理的交流合作;配合有關部門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知識產權等等。通過這些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促進全市工藝美術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株洲市工藝美術協會
201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