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繡藝術傳承、弘揚、創新研討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全集.李艷卷》首發式在銅官窯古鎮舉行
11月2日,“中國刺繡藝術傳承、弘揚、創新研討會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全集.李艷卷》首發式”在新華聯銅官窯古鎮“繡珍閣”刺繡藝術館舉行。來自中國文化界、工藝美術界的重量級學者、大師與理論家齊聚博物館,暢談中國刺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研討會上,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文章先生認為當今的傳統工藝美術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就刺繡而言,有傳承,有創新,有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非遺傳承的主體,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向傳統致敬,向大師致敬的寬松環境。在兩次觀摩銅官窯古鎮“繡珍閣”刺繡藝術館后,王部長認為:“該館是中國當代刺繡藝術館最好的典范!”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說道:在工藝美術的繼承中,我們應感激傳統,珍惜傳統,要在傳統中創新。他認為銅官窯古鎮是繼周莊、古北水鎮之后又一古鎮模式,既有“繡珍閣”刺繡藝術館、長沙窯博物館、錢幣館這樣的人文館,有站在科技前沿的機器人博物館,還有礦物寶石這樣的自然館,化內容異常豐富,給人一別開生面的感受。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執行會長周鄭生在賀詞中熱情洋溢地說道:優秀的工藝美術品是天巧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它可以讓我們感恩自然、懷念傳統、感受人性的溫暖。在幾十年的堅守與創新中,李艷為湘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動了湘繡向前發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全集.李艷卷》既是大師本人精湛創作的匯集,也是湘繡乃至中國刺繡、中國工藝美術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成果。
中國工藝美術界資深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原副會長唐克美作研討會主旨發言。唐老認為中國工藝美術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仔細參觀“繡珍閣”刺繡藝術館后,唐老認為該館是目前中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專業性刺繡藝術館。館內的作品,集中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四大傳統名繡名作和國內各具藝術特色的,地方繡種的精品。館內作品展現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市工業美術大師們刺繡藝術獨特的風采與造詣。她殷切地希望能將“繡珍閣”刺繡藝術館打造成中國刺繡行業的學術基地與刺繡研究的智庫。
對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艷的刺繡藝術個人展,唐老說道:欣賞了李艷大師的作品,她的作品氣勢宏大、氣韻生動、技藝精湛,體現了湘繡藝術撲敦厚之風,尤其兩幅巨作,展現了黃河、長江豪邁之氣,展現了繡者至純博大心境。
研討會上,“繡珍閣”閣主吳向明女士飽含深情地說道:“兒時祖母在我衣物上的美麗繡花,是我對刺繡熱愛且不曾離開片刻的‘初心’。”而“繡珍閣”的落成,正是吳向明女士對每一位刺繡藝術家或收藏家將珍愛的作品交予她的那份信任的承諾:為傳承千年手工刺繡藝術收藏珍品,為華夏子孫留住刺繡藝術珍品;也是她向許許多多像她祖母一樣用生命刺繡的民間繡娘、刺繡藝術家深深鞠躬,與千千萬萬刺繡愛好者握手與擁抱的平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堅平、故宮博物院織繡專家嚴勇、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馬達、湖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戴兆林、湖南工藝職業美術學院院長陳鴻俊、湖南大學教授張朵朵、中國工藝類美術大師及專家郝淑萍、陳水琴、呂存、柳建新等作了自由討論發言。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還有安徽美術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及專家劉愛云、王堅義、江再紅、鄔建美、羅莉香、李露、林霞、鄒英姿等。
來源: 時間:2018-11-05 1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