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文件
湘辦發(2006)10號
★
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6年5月25日)
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發[2003]16號) 和《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5)3號)精神,經省委、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工作對加快推進我省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的人才觀,按照“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列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消除體制和政策障礙,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與公有制單位人才在政治上一視同仁,在政策上同等對待,在公共資源運用上平等開放,在改善創業環境和工作生活條件上積極提供服務,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把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更加突出的業績報效國家,服務社會。
二、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發展規劃
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機遇,根據推進我省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從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出發,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總量,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素質,努力改善其結構。要認真做好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調查統計,及時了解其現狀、變化和需求動態,積極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的科學預測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發展規劃。要圍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三個環節,研究落實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人才資源開發的綜合指導與服務,從而使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總量增加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素質的提升與非公有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相適應,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與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作用相適應。
三、切實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培養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納入我省人 才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公有制經濟組織實行同等政策。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單位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鼓勵和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積極開展人才自主培訓,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每年應提取不低于本單位員工年度工資總額2.5%的經費用于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
省直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和市場導向,切實整合全省培訓資源,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培訓納入培訓工作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各市州要分層分類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培訓工作,重點開展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開發、職業指導、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安全防護等方面的培訓。要針對某些領域或專業中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通過舉辦專題高級研修班等形式,有計劃地選送部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高等院校、高等技校等培訓機構和國(境)外進行培訓,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整體素質。
四、鼓勵并支持各類人才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功立業
鼓勵公務員辭去公職或退休后(含提前退休)遵照《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權限,有關部門可根據規定有計劃地選拔部分在職公務員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掛職鍛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停薪留職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一次性停薪留職時間不超過5年,期滿后要求回原單位工作的,由原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條件安排,工齡連續計算。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公安機關要及時便捷地為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辦理‘落戶手續。用人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所聘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為其辦理社會保險,保障其合法權益。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自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支持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揮余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聘請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要在雙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聘用合同,應聘期間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及政策規定享有其科研成果轉化等收益。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的人員,如被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錄(聘)用,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從業的年限(憑《勞動合同》)可計算為連續工齡。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引進緊缺急需人才時,相關部門應依據有關政策規定及時辦理相關手續。鼓勵省外各類人才通過兼職、咨詢、講學、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柔性流動的形式來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創新創業。各地出臺引進人才的戶籍管理、檔案管理、住房和子女入學(托)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與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同等享受。
五、積極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職稱與職業資格考試鑒定工作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參加各類職稱(職業資格)評審(考試),可按照自愿選擇和便捷服務的原則辦理。已實行人事或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的,通過各級政府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所屬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或職業介紹機構申報;加入了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個私協會)、工商聯組織的,可通過各級個私協會、工商聯申報;也可按屬地化原則到所在地負責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的部門(市州經委)申報或到政府人事職改部門直接申報。在職稱評審中,堅持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以品德、知識、能力、業績為主要標準,凡是國家或我省規定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各項優惠政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同等享受。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可在我省劃定的職稱外語水平考試合格標準降10分;凡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相應專業大學?茖W歷(除申報高校教師、中專教師、高中教師、職高教師、自然科研、社會科研、出版、會計系列職稱的人員外),可正常申報相應系列的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后,從事本專業工作滿7年(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正常申報相應系列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凡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時,既可以提供本人公開發表的論文作為其評審的代表作,也可以提供一篇由本人撰寫、經單位審核屬實且不少于5000字的專業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作為其評審的代表作。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專家,可按有關途徑推薦進入各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同時,要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政府人事、勞動保障等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充分發揮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職業資格鑒定工作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技能型人才按照國家職業標準規定的申報資格條件要求,可到當地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申報;符合條件的大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可設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組織開展技能鑒定工作。要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開展企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工作。
離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受聘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符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參評或參加考試條件的,可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或資格考試,所獲資格不與原單位工資、福利待遇掛鉤。
六、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水平
建立健全人才市場年審年檢制度和中介服務標準體系,切實規范服務項目、受理程序、辦理期限、收費標準等,加強人才市場建設,規范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管理,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允許有資質的境內外人才中介機構和具備資質的個人或單位開辦人才市場。各級政府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所屬人才(勞動力)交流服務機構,要通過多種渠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廣泛地收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信息,建立以人事檔案、業績檔案誠信記錄為主要內容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庫。要建立和發展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職業經理人才市場、高新技術人才市場、高技能人才市場等專業性人才市場,積極發展網上人才市場,定期舉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智力交流會。促進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之間的合理有序流動。要積極拓展人事及勞動保障事務代理、職業生涯設計、人才租賃、人才誠信、成果申報評審等社會化服務。
七、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享有與同類同規模(規格)國有企事業單位同等的人事人才工作管理權限。政府的各類科研資助、基金和項目,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同等開放。鼓勵有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其他研發機構;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留學人員進入留學人員創業園創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鼓勵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引進外國專家、申請引智項目,幫助有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引智基地。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型企業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聯合建立技術中心,實現科技資源共享。非公有制外向型、產業型企業人員出國(境)從事與本企業有關的設備驗收、技術培訓、市場調研、產品推銷、展覽、合作洽談等經貿、科技活動,可循因公渠道辦理出國(境)手續。
對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與公有制企業人才同等參加政府及行業組織的各類表彰獎勵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打破體制障礙,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綜合素質好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優秀人才到黨政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及時吸收條件成熟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各類人才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推薦優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經營管理者作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人選,鼓勵和支持他們參政議政。要依托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先進典型事跡,營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八、完善并落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保障政策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必須及時依法與各類人才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生育和失業等各項社會保險。應聘人才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基數和比例,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及其人才參保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國家和省規定的各項社會保障政策落實到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人才流動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按規定及時接轉各項社會保險關系。同時,要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司法部門及有關中介服務機構要積極地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人才提供法律援助。
九、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人才資源開發中的作用
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應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掌握和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服務模式。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把吸引、培養與使用好人才當作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要進一步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依法維護各類人才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堅決杜絕打擊、壓制人才以及損害企業利益現象的發生。要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以知識、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機制。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與骨干人才對企業貢獻情況,采取期權、股權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各類人才要自覺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和經濟管理知識,增強法制觀念、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為推進全省“三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十、在湘的非公有制學校、醫院、科研單位及中介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的人才隊伍建設參照本意見執行。
(此件發至縣,可公開發表)
主題詞:隊伍建設 人才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 意見
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 2006年5月26日印發 (共印2480份)
來源:湖南省工藝美術協會 時間:2007-05-26 11:58:08